一、语言的性别分类
![[《看不见的女性》书摘-1]]
1 现代语言与实指的性别
1.1 在2012年,强调==人类职业性别==,更有利于促进性别平等。
2012年,世界经济论坛的一项分析语言中的性别平等。在现今权力结构向男性倾斜的社会,使用无性别语言是最终理想,而使用自然性别语言,则是实现理想的方式——我们需要在现在的语言中,强调性别。
1. 使用了性别屈折语言、几乎每句话都带有强烈的男性化和女性化概念的国家,在性别方面是最不平等的。
2. 使用无性别语言,如匈牙利和芬兰,也不是最平等的。
3. 使用“自然性别语言,如英文。这些语言允许标记性别[女教师(female teacher),男护士(male nurse)],但一般不将其编入单词本身,则相对最为平等。
4. 研究的作者认为,如果你不以任何方式标记性别,哪怕强调“世界上存在女性”,也无法“纠正”语言中隐藏的偏见。简而言之:因为男人的存在理所当然,所以在女人完全不被提及时,点出她们的存在尤其重要。
二、中国文字性别性简列
1 跨越性别特征
1.1 性别屈折性:
她
嫉妒
娼妓(实际为倡伎)
嫖客(实际为闝客)
1.2 无性别性:
人
他
1.3 自然性别语言性
女教授
男教师
2 语言流变——以“闝客”为例子
2.1 来源
闝,在《康熙字典》(内府)第3753页,闝,溺倡也,俗字。
在现代汉语中,当嫖表示支付性服务的含义时,其音同为piáo
闝字的出现,体现了清代民间对男子闝伎的道德批判,表现了一种将关注点从性从业者转移到性消费者上的意识。
2.2 流变
2.2.1 性产业
清代男伎盛行,民国后则女伎才成为主流,建国后全面禁止性产业,性产业由明转暗。
2.2.2 性别平等运动
i. 过去诉求:强调女性存在
推广文字中的女字旁部首,强调女性存在,提升女性地位。如娼妓一词,体现了当时女性性从业者受到的压迫之深。
ii. 现在诉求:反抗女性污名化
时代发生变化,女男性别逐步平等,仍旧使用嫉妒、娼妓、嫖客等词汇,则强化了对女性与负面印象的连接,受到绝大多数女性的天然厌恶。
女性提出使用男疾男户、倡伎、闝客等词汇,作为对文字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反抗。
———— 嫖: 字形与含义演变参考: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608774114